

融合监管强基础。协同推进日常监管与专项整治,严查易腐败变质的食品及冷冻冷藏食品,聚焦从业人员健康管理、进货查验、索证索票、加工制作过程及场所卫生等环节,发现问题立查立改。深入推进农村食品、肉类产品、食用植物油、食品添加剂、“校园餐”等专项整治,集中力量解决突出问题。强化跨部门协作,建立风险会商研判、信息互通共享、行刑衔接机制,推动食品安全全链条监管。
清单执法除隐患。建立“问题+整改”清单机制,发挥日常监管、投诉举报、舆情监测等作用,溯源定责,明确措施时限,闭环销号管理,严查深挖违法违规线索,保持高压态势。全市已排查生产经营主体1.35万户,整改风险隐患686个,立案查处违法违规行为81起。
靶向抽检防风险。聚焦夏季热销果蔬、乳制品、肉制品等重点品种及小作坊、农贸市场、夜市等重点区域,加大监督抽检力度。创新 “你点我检”活动,通过线上问卷和线下进商超、进校园、进景区等方式,由群众投票“点单”抽检,目前全市已完成监督抽检5021批次,处置不合格71批次,无害化处理问题食品171公斤。
广泛宣传促共治。创新宣传形式,运用“短视频+直播+图文”等新媒体矩阵,开设“直击后厨”“食品安全夜查”等专栏,广泛普及食安知识,引导健康消费观念。强化舆情监测预警,线上发布消费提示,线下开展“食品安全进校园”、农村集体聚餐培训等活动,聘请千名食品安全社会监督员,全力加快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