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砧板分类
砧板按材质不同,主要分为木质、竹制、塑料、玻璃、金属等类型,每种类型都有其独特的特性和适用场景。
木质砧板
木质砧板采用天然材料制作,健康环保。其密度高、韧性强、使用稳固且刀感好,适合剁肉、砍骨等强力操作,并能较好地保持食材原味。常见的木材包括樟木、橡木、铁木、柏木等。但木质砧板种类繁杂,质量参差不齐,部分木材(如乌柏木)可能含有毒物质且有异味;长期使用易开裂产生木渣,需定期涂油保养。此外,表面易留刀痕,清洁不彻底滋生细菌。
竹制砧板
竹制砧板以天然竹材为原料,材质较为结实且不易开裂和掉渣,污垢不易残留其中。相比木质砧板,重量更轻,且因工艺限制,市场上劣质产品较少,质量相对稳定。但竹制砧板通常较薄,多为拼接构造,无法承受强力重击,容易损伤刀刃,因此更适合切菜、水果等轻量操作,不适合处理坚硬食材。
塑料砧板
塑料砧板通常由PE(聚乙烯)、PP(聚丙烯)等材料制成,重量轻、便于携带,且防霉抗菌,表面光滑不易留痕。适合切蔬菜、水果,也可用于揉面或熟食处理。但塑料砧板容易发生变形,不耐高温。切割油脂食物后较难清洗。劣质塑料砧板(尤其深色款)可能含废旧塑料成分,使用时会释放微塑料,长期摄入可能危害健康。
玻璃砧板
玻璃砧板一般采用钢化玻璃,易清洁、不吸油、防霉抑菌,底部通常有防滑设计,稳固性好,还能兼作餐盘或点心垫使用。但玻璃硬度较大,容易磨损刀具,且不耐摔碰,砍剁时可能碎裂,因此仅适合切水果、面点等轻量操作,不适合砍剁。
金属砧板
金属砧板多由不锈钢制成,耐腐蚀、易清洗消毒,防滑抑菌,不变形,适合对卫生要求高的场景,如处理生食或熟食。但金属砧板使用时刀感较差,容易损伤刀刃,且价格较高,需搭配专用刀具使用。
产品风险概述
化学物质迁移风险
甲醛迁移风险:部分竹砧板及拼接木砧板在生产过程中使用含甲醛胶黏剂,如脲醛树脂、酚醛树脂或三聚氰胺-甲醛树脂型等。若砧板表面出现裂缝、刀痕过深,或者长期使用老化,甲醛就有可能迁移到食品中。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将甲醛列为1类致癌物,长期摄入可能对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五氯苯酚残留风险:部分竹、木砧板在原材料处理过程中可能违规使用五氯苯酚作为防腐剂。五氯苯酚被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列为1类致癌物,具有潜在毒性。若残留在砧板中,可能在与食品接触时迁移,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
微生物污染风险
霉菌与致病菌滋生风险:竹、木砧板因其多孔结构,若清洁不彻底或存放环境潮湿,易滋生霉菌及致病菌(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霉变不仅会导致食品污染,某些霉菌(如黄曲霉)产生的毒素还具有强致癌性。此外,细菌超标可能引发食源性疾病,影响消费者健康。
夹层结构生物污染风险:部分复合竹砧板采用夹层设计,表层为竹材拼接,内层填充密度板等材料。此类结构的接缝处易积聚水分,成为微生物繁殖的隐患,可能在与食品接触时造成二次污染,增加健康风险。
选购指南
市场监管部门提醒:
优选正规品牌与购买渠道
建议优先选购正规品牌的砧板,其生产工艺和售后服务更有保障。购买时,可前往大型超市、专业厨具店或官方认证的电商平台,避免购买到劣质产品。同时,注意检查产品包装是否完整,确认生产厂家、执行标准、生产日期等信息,确保产品合规。
检查砧板质量细节
木质/竹制砧板:表面应平整无裂缝,纹理紧密均匀,边缘打磨圆润,避免划伤。
塑料砧板:选择食品级材质,避免刺鼻气味,优选半透明、无杂质的款式。
玻璃砧板:检查有无气泡或裂纹,确保钢化均匀,防止碎裂风险。
金属砧板:观察表面是否光滑无凹陷,焊接处是否牢固,避免使用生锈产品。
根据需求选择合适尺寸
1-2人小家庭:推荐 30×40cm 左右的砧板,兼顾切配与收纳。
小厨房或单人使用:可选用 25×35cm 等更紧凑的尺寸。
多人家庭或需常处理大块食材:建议选择 40×50cm 或更大的砧板,提高操作便利性。
适当兼顾个人喜好
在确保材质安全、尺寸合适的前提下,可根据个人喜好选择砧板的颜色、纹理或设计风格,使其与厨房整体装修协调。
正确使用与保养方法
清洁存放:使用后及时清洗并晾干,避免阳光直射,建议竖放或悬挂通风处。
定期维护:每周可用盐擦拭杀菌,木质砧板可定期涂抹食用油防裂。
更换标准:若出现明显裂痕、霉斑或变形,应及时更换,避免滋生细菌。
新砧板处理:木质砧板初次使用前,可用盐水浸泡一天,再涂油养护,延长使用寿命。
来源/产品质量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