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招:
看“身份标签”
正规食品包装必须标注名称、配料表、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者信息、SC生产许可证编号等。若标签模糊、信息不全或随意涂改,如生产日期模糊不清,可能存在篡改风险。另外,进口食品需有中文标签(含原产国、境内代理商等信息),无中文标签的进口食品可能未经正规检验检疫。不要购买无任何标签标识的“白袋”食品,不要购买无标签标识或标识标签不规范的散装食品。
第二招:
察“外观包装”
假冒产品常出现包装粗糙、封口不严、印刷模糊、图案重影等问题,如品牌logo变形、文字错别字。购买食品应警惕“傍名牌”“山寨货”。
第三招:
闻“气味口感”
观察食品的外形、颜色、气味、口感等是否正常,有无发霉结块、浑浊沉淀等现象。例如,正常肉类有光泽、脂肪洁白,变质肉则发暗、有黏液;如假蜂蜜仅有香精味,无天然花香。
第四招:
选“靠谱渠道”
要通过正规渠道购买食品,选择到证照齐全、管理规范的超市、便利店、农贸市场采购食品,尽量避免在无证摊贩、流动商贩或陌生网站购买,降低风险。
第五招:
留“消费凭证”
如果不小心购买到了假冒伪劣食品,记住购物小票、发票是维权的关键!发现问题,可以拨打12315热线向市场监管部门投诉举报。
让我们携手努力,积极参与农村假冒伪劣食品安全监管及风险隐患共治,把牢食品消费安全关,踊跃举报违法线索,共同营造农村地区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