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 热搜: 南通  健康食品  膳食  食品展览会  功能食品  低温闸阀  紫燕百味鸡加盟  2018年长沙全国汽配会  2018年成都全国汽配会  环保焊锡条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市场监管 » 正文

研究优化稻鱼共作模式促进稳产减排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08-02  浏览次数:96
核心提示:研究优化稻鱼共作模式促进稳产减排时间:2024-07-31 08:46来源:中国水稻研究所 近日,中国水稻研究所水稻产业经济创新团队揭示了
 

研究优化稻鱼共作模式促进稳产减排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时间:2024-07-31 08:46 来源:中国水稻研究所 作者: 方福平 
   近日,中国水稻研究所水稻产业经济创新团队揭示了稻鱼共作模式下,不同水稻品种间甲烷一氧化二氮排放的差异主要源于水稻植株对植物介导的甲烷转运、甲烷氧化和氮素吸收的不同。该研究对于优化稻鱼共作模式研究有重要意义。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布于《作物学报(The Crop Journal)》。
 
  我国池塘养殖面临着保障水产品供给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两大挑战。探索稳产减排的生态模式对池塘养殖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往对低排放水稻品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稻田种植模式,而对稻鱼共作系统的研究较少,不同品种水稻对稻鱼共作系统温室气体排放调控效应的差异及潜在机制目前尚不清楚。
 
  研究人员选择了嘉67、秀水121、甬优1540、中浙优8号四个不同类型的水稻品种,研究表明,各品种水稻与鱼共作均可显著降低养殖池塘的甲烷和一氧化二氮排放,减排原因主要是水稻对底泥中甲烷氧化的促进效应以及对塘体冗余氮的吸收。水稻植株通气组织传输占比较高的品种会削弱其对甲烷排放的抑制效应。氮吸收能力高的品种对塘体一氧化二氮排放减排效应更强。因此,植株通道传输低、氮素吸收力强的水稻品种在稻鱼共作中具有更高的减排潜力。
 
  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尖兵”和“领雁”项目、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等项目的资助。
 
  文章链接:
 
  https://doi.org/10.1016/j.cj.2024.04.011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企业和个人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微信. 支付宝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RSS订阅 | 鲁ICP备17028834号-2
联系本站 客服QQ群1: 335698955 客服QQ群2:212962348 客服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E-mail:qiduow@163.com
CopyRight 2009-2020 Abc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奇多网 51LA统计
Powered By QIDUOWANG Powered By QINDO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