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卖的便利性愈发凸显。
外卖平台大战余波未散,
消费者快乐薅羊毛之余,
一边却暗自犯嘀咕——
吃到嘴里的外卖,到底干不干净?
一时间,各种“外卖辨别指南”在社交平台上引发热议。有网友偶遇热心的“外卖侠”暗示下次别点;而更多遇不到“外卖侠”的消费者只能自力更生苦练火眼金睛。到底怎么才能点到既干净又好吃的外卖?热心网友给出攻略——看名字、看评价、看地址,还要仔细瞧瞧门店实拍图!
只可惜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不少外卖商家也悄悄升级战术,利用AI技术改头换面。近日,有网友反馈称部分商家门店实拍图竟使用AI生成。本来卫生状况堪忧的小店,经过AI美化升级甚至无中生有,摇身一变成为明净整洁、顾客众多的店面。消费者绞尽脑汁想要避坑,却一脚踩进商家的套路里,简直防不胜防。

门店图 苏消牛肉面
用豆包ai生成的
“苏消牛肉面”门店实拍图,
如果没有水印,
您能看出来是ai生成的吗?
江苏省消保委认为
01
经营者必须恪守法律边界
《电子商务法》第十七条规定:“电子商务经营者应当全面、真实、准确、及时地披露商品或者服务信息。”门店照片是消费者判断商家安全状况的重要参考,属于经营者应当披露的信息范畴。用AI生成店面实拍图,不仅涉嫌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其行为严重,如果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的规定,甚至可能构成对消费者的欺诈,需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同时,若门头照片构成广告,也应当遵守《广告法》相关规定,不得含有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不得欺骗、误导消费者。
02
平台亦负有监督义务
《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第十六条赋予了外卖平台经营者抽查和监测的义务,同时《电子商务法》第三十八条规定:“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平台内经营者销售的商品或者提供的服务不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或者有其他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行为,未采取必要措施的,依法与该平台内经营者承担连带责任。”对于平台内商家的经营行为,平台经营者应当积极关注,主动管理,加强对AI门头等行为的监测,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提醒、警示、制止、下架等必要方式予以规范,切实维护广大消费者合法权益。
03
提供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的企业同样需履行相应的法律义务
传统的技术中立观点认为技术具有中立性和无价值性,然而,在人工智能深度融入日常的今天,技术中立原则赖以存在的基础已逐渐消解,技术本身的设计和应用已直接影响公众判断与社会秩序。从AI门头、AI谣言,到AI仿冒视频带货,频发的问题表明技术企业和平台应当肩负必要的提示和审查责任。
04
监管部门已在积极作为,对平台和AI企业的责任进行厘清
今年五月份起,网信办开展“清朗·整治AI技术滥用”专项行动,强化AI生成合成技术和内容标识管理,督促网站平台提升检测鉴伪能力。同时,《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已于9月1日正式施行,对文本、图片、音频、视频、虚拟场景等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进行规范,规定“可能导致公众混淆或者误认的,应当在生成或者编辑的信息内容的合理位置、区域进行显著标识,向公众提示深度合成情况”,并细化标识添加标准。这一系列举措推动了创新与合规并行,让人工智能生成物的应用走向规范化、透明化。
05
消费者注意保存证据,依法维权
若遇到这类“AI门店”,消费者可第一时间通过平台进行举报或向相关监管部门反馈。若因此权益受损,务必保存好外卖订单、沟通记录、就医记录等证据,并注意保存问题食品原状,积极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