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 热搜: 南通  健康食品  膳食  食品展览会  功能食品  低温闸阀  紫燕百味鸡加盟  2018年长沙全国汽配会  2018年成都全国汽配会  环保焊锡条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市场监管 » 正文

氮肥驱动小麦旱后恢复的分子机制获揭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9-11  来源:中国科学院  浏览次数:6
核心提示:氮肥驱动小麦旱后恢复的分子机制获揭示时间:2025-09-11 10:15来源:中国科学院原文:干旱是制约作物产量的重要环境胁迫因素。传统
                                                                             氮肥驱动小麦旱后恢复的分子机制获揭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时间:2025-09-11 10:15 来源:中国科学院 原文:
     干旱是制约作物产量的重要环境胁迫因素。传统研究聚焦于作物抗旱性,却对干旱胁迫后恢复过程关注不足。作物在干旱缓解后的恢复能力,对保障粮食安全至关重要。氮肥作为优化植物生长和抗逆性的核心营养元素,其在恢复阶段的作用机制尚未明晰。
 
  近期,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肖军研究组,联合山东大学白明义团队,揭示了硝酸盐(氮肥)驱动小麦干旱缓解后恢复的分子机制。
 
  干旱触发脱落酸(ABA)大量积累,启动气孔关闭等“生存模式”。但是,高浓度ABA抑制生长基因表达,阻碍作物在复水后向“生长模式”切换,暗示ABA信号适时“关闭”对恢复生长较为重要。研究发现,硝酸盐在干旱后复水时发挥关键作用,通过抑制ABA信号核心激酶TaSnRK2.10-4A的活性,解除其对硝酸盐信号转录因子TaNLP7-3A的磷酸化抑制,从而激活下游生长基因表达。这一发现破解了植物“抗逆与生长”的拮抗难题,通过旱后复水时精准补充硝酸盐,可协同提升作物抗逆性与生长效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进一步,研究人员在自然群体中鉴定到TaSnRK2.10-4A基因启动子区的关键自然变异:携带单倍型Hap-I的品种对氮响应敏感,旱后加氮复水恢复能力更强,适配灌溉条件良好区域;Hap-II品种因ABA诱导表达水平高而抗旱性突出,适合干旱频发地区,同时该变异为区域化精准育种提供了分子标记。
 
  上述研究阐明了氮素驱动小麦干旱后恢复的分子机制,深化了科研人员对植物环境适应智慧的认知,为设计“抗逆-高效”协同提升的作物新品种提供了关键靶点,有望在保障干旱胁迫下粮食稳产的同时,推动资源节约型农业发展。
 
  9月5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植物》(Nature Plants)上。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的支持。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企业和个人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微信. 支付宝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RSS订阅 | 鲁ICP备17028834号-2
联系本站 客服QQ群1: 335698955 客服QQ群2:212962348 客服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E-mail:qiduow@163.com
CopyRight 2009-2020 Abc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奇多网 51LA统计
Powered By QIDUOWANG Powered By QINDO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