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韩刚指出,我国拥有广阔的盐碱地和丰富的盐碱水资源,因地制宜发展盐碱地水产养殖,对于贯彻落实大食物观,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拓展渔业发展空间,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十四五”以来,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和各地水产技术推广部门针对盐碱地水产养殖产业发展堵点卡点,积极参与科技创新攻关,扎实开展技术模式集成熟化、示范推广,有力推动了盐碱地水产养殖业发展。但在产业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如适用品种及技术模式还不够多不够好用、主体参与积极性还不够强、渔产品附加值还有待提高等。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将以日前印发的《盐碱地水产养殖模式联合示范推广实施方案》和“科创中国”盐碱水产养殖与渔农综合利用科技服务团为抓手,联合各方优势力量,聚焦研发关键技术、集成熟化模式、加快标准制定、加大示范推广、加强人才培养、强化品牌打造等重点任务,加快技术创新和成果落地转化应用,共同推进盐碱地水产养殖业发展,为促进渔业高质量发展和水产品稳产保供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袁晓初指出,农业农村部高度重视盐碱地水产养殖,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盐碱地水产养殖取得了显著成效,下一步要强化科技创新与推广应用,加大产业扶持与政策支持,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多赢。何艺兵提出,盐碱地开发利用要加强顶层设计与系统规划,强化跨领域合作和联合创新,加强项目支持与平台建设,加快技术推广应用,坚持“为用而研、研而有用”的创新推广理念,将更多新技术新产品转化为生产力。崔国辉指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将紧紧围绕国家战略需求,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动力,以提升盐碱水土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和社会、生态效益为目标,与推广总站及政产学研一起,加强关键技术集成创新,开展系统性协同攻关,构建渔农融合创新体系,不断攻坚克难,充分挖掘盐碱水土资源潜力。
活动期间,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中国水产学会、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宁夏回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协会、宁夏回族自治区水产技术推广站共同签订《“科创中国”盐碱水产养殖与渔农综合利用科技服务团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中国水产学会将牵头组建“科创中国”盐碱水产养殖与渔农综合利用科技服务团,并在贺兰县设立中国水产学会科技服务站,河北、内蒙古、吉林等地成立服务团工作联络组,吸纳知名专家学者、技术骨干和科技人员,为盐碱水产养殖做好全方位服务发挥智库作用。
交流会上,中国水产科学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和宁夏回族自治区水产技术推广站就盐碱水土一体化综合利用分享典型经验,中国水产科学院东海水产研究所以“盐碱地以渔降盐治碱生态改良技术现状及应用展望”作专题汇报,与会代表就当前盐碱地水产养殖模式中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以及推动盐碱地水产养殖科技成果转化进行了深入交流。全体与会代表还赴当地盐碱水土一体化渔农综合利用示范基地进行了现场观摩。
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科学技术司相关处室同志,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盐碱地水产养殖模式联合示范推广实施方案》工作组成员、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系统代表等约100人参加活动。【评价与示范处供稿】